在三月二十八日的青岛大学城体育场中,雨水绵绵而下,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身影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这位名叫李新翔的新晋小将,以其穿云箭般的射门技艺点燃了上海海港的团队热情。他首次在中超亮相就交出了一球两助攻的耀眼成绩,硬是将球队从几近败局中强势挽回。这个英勇的中国足坛新星,正是杨浦足球青训体系中熠熠生辉的硕果。
李新翔的成长轨迹与杨浦足球青训体系紧密相连。他自幼在平四小学接受教育,四年级时在林志桦教练的指导下开始接触足球,后来进入上体附中继续深造。在初二时,他成功加入了海港足球俱乐部梯队。在他的足球生涯中,代表杨浦多次参加上海市运会,无论是林志桦教练还是后来的徐佳教练,都见证了他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他更是曾在第十六届和第十七届市运会中分别获得男子C组和A组的第一名,成为足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杨浦区一直以来有着“足球之乡”的美誉,其足球青训一直是体育界的一张“金字招牌”。这里的足球人才层出不穷,从五十年代至今,杨浦区已经为上海、为国家培养出了众多优秀足球运动员,如张宏根、顾兆年、奚志康、范志毅、李诚铭、白莉莉、浦玮等。他们的二线男子足球队更是连续八年蝉联上海市最高级别比赛的男子甲组冠军。
到了2021年,杨浦区更是被选为全国县域足球的典型代表。如今,杨浦区正积极推进建设全国足球重点城市示范区的五个方面十三项具体措施。其中特别强调了要完善地区足球发展体制机制,并加大了对足球教练员、裁判员、讲师和社会足球指导员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2024年,曾从杨浦走出的女足名将浦玮更是回到母校,担任杨浦少体校的女足总教练,继续传承和发扬杨浦的足球精神。
李新翔的成长历程正是杨浦区体教融合“一条龙”布局的生动体现。这种独特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是让运动员在学校的环境中读书、训练在体校进行、生活在家中。这种模式已经形成了以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为龙头,多所学校为龙身、龙尾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场地设施、科研及评价等方面,都为体育项目提供了高品质、系统性的支持,有效促进了各学段间体育人才培养的有序衔接。
除了足球项目外,杨浦区还积极布局了其他20多个项目的学校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配合传统体校和社会办训机构的“三轮驱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机制,使杨浦区在近年来的几届上海市运动会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除了政策支持外,“以人为本”是杨浦区做好青训工作的关键。“我们的管理人员和教练员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杨浦区少体校校长田青介绍道,“尊重体育训练的周期性和规律,着力选材、育才。青训工作只有‘扎下根来’,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这种坚持和努力也得到了市运会成绩的肯定和认可。
以上信息由区体育局提供,编辑吴百欣整理发布。如有转载需求,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