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协主席谈中国篮球短板,国际差距明显,CBA或需归化球员。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中国篮协主席郭振明在谈到中国篮球现状时直言不讳:“中国篮球当前自娱自乐,闭门造车,已经与世界脱轨。”这一大实话直击要害,使人们感到心有所痛。

事实上,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深思。中国男篮在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上屡屡失利,即便女篮在世界杯上获得亚军后,成绩也出现了下滑。虽然我们的联赛表面繁荣,市场火爆,球员身价水涨船高,社交媒体上流量充沛,但一旦踏上国际赛场,却往往在攻防节奏上慢人半拍。战术理念仍然停留在“拼防守、凿内线”的旧有模式中,与现代篮球的“高速攻防+三分雨”大相径庭。

篮协对此深感忧虑,并考虑引入归化球员以增强实力。据《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从2023年开始,篮协已经开始悄悄向CBA俱乐部传达鼓励签下归化球员的信息。甚至有消息称,日本B联赛计划在2027年实现每队注册外援与归化球员共达四个名额的目标,作为我们学习参考的对象,中国也需要加快脚步,赶上这股国际化的潮流。

郭振明对此现象提出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中国篮球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都处于一种“舒适区”的状态中,缺乏与国际的交流和竞争,导致无法跟上国际篮球的发展潮流。

这确实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联赛中拿着高薪的球员缺乏竞争压力,过分依赖外援导致本土球员成为了配角。当关键时刻需要有人站出来解决问题时,却常常发现无人能担此大任。像李凯尔这种辅助型的归化球员试过后,却未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青训体系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年轻球员在过晚的年龄才进入职业联赛,天赋在低水平的训练中被耗尽。而裁判的“人情哨”问题更是火上浇油,国内联赛吹得松散,一到国际赛场就容易犯规,导致球员心态崩溃。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篮球相比,我们的进步速度显得缓慢无力。例如菲律宾通过归化球员克拉克森成功逆转了中国队;而日本B联赛开放外援和归化政策后,反而激发了本土球员的潜力,如八村垒和渡边雄太在NBA站稳了脚跟。反观我们,战术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十年中,教练员出国学习的机会有限,裁判的国际化程度低,甚至连热身赛都难以找到强队作为对手。这无疑是一种国际地位上的巨大落差和尴尬。

更为关键的是,CBA的“虚假繁荣”正在掩盖深层的危机。虽然对外政策一直在摇摆不定——从限制外援到开放再到计划引入归化球员——但联赛对抗的强度、战术创新和竞争环境并未真正使本土球员“脱胎换骨”。郭振明坦率地表示:“现在连两个外援都对付不了的话,国际赛场上五个老外怎么打?”

然而,反思之后我们仍需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对外政策上应快速而准确地实施归化策略,优先引进那些能够在关键时刻得分的外线得分手。这样不仅可以补强男篮在关键球处理上的短板,还可以参考菲律宾的成功经验让归化球员与本土阵容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对内则必须打破这种“舒适区”的状态,进一步放开外援政策以倒逼本土球员提升竞争力;同时狠抓青训工作并送苗子去海外历练以积累经验;并且坚决打击那些混日子的顶薪球员以净化联赛环境。

最终的目标是让我们的联赛与国际接轨——从裁判尺度到战术理念都要与国际接轨不再闭门造车。毕竟中国篮球需要的不是短暂的繁荣而是彻底的改变和进步这是一场真正的“荒野求生”。只有这样中国篮球才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真正与世界接轨实现质的飞跃。

标签: CBA 奥运会 篮协主席 中国篮球